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阿拉善右旗旅游 > 图说阿右旗

蒙古族最高的礼节——羊背子

  蒙古族乌叉(羊背子)是蒙古族饮食中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时食用的盛宴。蒙古族乌叉历史悠久。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定天下,大宴功臣,设全羊名为乌叉之宴”。蒙古族乌叉以阿拉善地区乌叉最为典型。

  蒙古族乌叉制作工序分为选羊、宰杀、卸块、煮肉和装盘。选用两岁左右的绵羯羊,采用攥心式蒙古族传统杀法,按照骨关节部位,把全羊卸成七大件,尾巴处留3—5根肋骨使羊背平整,去除脆骨、膝骨等,选用方槽铁箱或大铁锅煮肉,选用长方形木盘,按照羊体卧趴的位置依次将肉放至羊背下。乌叉宴席主人将煮好的乌叉盘端进蒙古包,摆放在年长者面前,长者开始敬神、切割乌叉,客人手捧哈达念赞词,长者要将锨板肉分给在座的客人吃。

  由于活动的目的不同,乌叉也可分为全羊乌叉和普通乌叉,全羊乌叉包括羊头、和羊下水中的浩特特,而普通乌叉则去除了羊头、下水、羊脖、沙嘎、脆骨和第一截胸椎(黑胸椎)等处。全羊乌叉多用于念经、祭祀和接待贵客等重大场合,接待王爷或活佛等贵宾时才上。普通乌叉则用于人们节庆、祝寿、生日、婚礼、家庭宴会等重要场合,较为普遍。

  阿拉善右旗蒙古族在乌叉习俗(羊背子)上,是将绵羊的尾巴部分、肋骨及后腿的肉取为一整块,将头、蹄、五脏、羊脖子与其相连的两根小肋骨及先板(羊肩胛骨)上的脆骨除去,其余部分煮熟后,按照羊体原来的位置将肋骨等零散肉骨依次放至羊背下,用特制的方木盘或铜盘端上,按一定的规矩取开,请贵客食用。食用羊背子很有讲究,先吃肋骨,后吃腰条肉,最后吃达拉和色尔。“达拉”(胛骨肉)和“色尔”(脊椎肉)不能一人独食,由长辈分给在座的每一个人食用,寓意团结和有福同享。而吸羊尾是阿拉善蒙古族乌叉独有的习俗,吸羊尾巴时将羊尾切成细长条后,敬给客人一口吸下,这一习俗集挑战性和娱乐性的同时羊尾肥而不腻,又有利于解酒消化,真可谓一举多得。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