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史诗——巴丹吉林
- 发布日期:2019-03-05 16:02
- 浏览次数:
毕鲁图峰,一个距天最近的沙峰,巍峨在一个离人的喧闹、叫嚣和市井繁华很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巴丹吉林,是世界第四,中国第三的大沙漠。乍听沙漠的字眼,一定联想到沉寂、瀚海和死亡,一定能够联想到生态的败笔,自然的报复。可是,真正能有几人亲临巴丹吉林的深处呢?体会和感知大自然钟集于斯的雄奇与壮美呢?
友人会向你真情地坦言以对,进了巴丹吉林沙漠,你可能会后悔。后悔什么呢?后悔来此吗?还是艰难?不,都不是。会后悔自己的姗姗来迟;后悔自己的寸足与辽阔的不成比例;后悔人心的软弱与来自巴丹吉林震撼的不相协调;当然,更为后悔自己曾经对它的误解。
它,巴丹吉林从地上铺到天上,又从天上漫到无际无涯,从脚下一直铺到我们灵魂的深处。
当然,在进与不进巴丹吉林腹地,攀不攀毕鲁图峰,想不想站在峰端翘起脚尖伸展手臂去度量蓝天高远时,也会有人直言相告,不进巴丹吉林一定要后悔,而且这种悔无疑是刻骨铭心的,失之交臂的,来自灵魂深处那团软弱意识决定后带来的悔。是一种痛,一种长久的痛。
进入巴丹吉林就走进史诗的韵脚,在这里太阳毫无吝啬,慷慨地照耀着我们的灵魂;星星毫无羞赧,就在我们的头顶闪烁。高耸的沙山,使沙漠具备了骨感,不要担心凭你的重量能把1600米的沙漠峰巅践踏为1599.99米,这是山呀,沙山。巴丹吉林不是死寂的,宝日陶鲁盖的鸣沙山峰峦错落,沙峰犹刃。晴空日朗之时,这神山发出旷日持久的铮响,时而万马奔腾,时而狂风骤雨,时而丝竹雅韵。令你神迷,痴想联翩。
巴丹吉林因“湖”而名,在这里大大小小分布着113个淡水湖泊,可谓星罗棋布,风光迥异,芦花飘飞,鸭鸥群戏,这沙漠千湖的大好风光,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望湖兴叹。一腔诗情尽随鸥鸟苇色起伏,畅想放飞。天是格外的蓝,阳光别样的灿,心情别样的好,绿色生命的本原顺着天光一路铺来,一直铺向湖边,铺往远天。绿草和湖蓝一同被阳光书写着和谐、恬静和至美,与巴丹吉林金黄的底蕴构成强烈的对比。
风吹过巴丹吉林扬起一层淡黄色的雾霭,大小不一的海子荡开几圈涟漪。我们的目光与思想史无前例地汹涌开来,谁知风却停了下来,真是有些莫名其妙,难道无缘结识“风卷黄沙上九霄”的迷离或者浪漫吗?
从沙脊观风,曾经的岩石演化分裂而成的细小柔软为万丈丝绸,在沙山脊骨的峰凌上飘舞,这是一种近似静止的动感,匀速地飘向很远的天际。巴丹吉林的沙子见证过历史的风烟云雨,一条沙带就是一句漂亮的诗行,洋溢着巴丹吉林独有的风骚。
湛蓝的高天,淡远的流云,轻柔的风丝,深沉的诵经声,翩然的鸭鸥,起伏的芦苇,跳跃的硕鱼,金亮的沙山,还有几多幽蓝的湖泊,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写意呀?这就是我们的——巴丹吉林。
巴丹吉林——沙漠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