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丨阿右旗边境管理大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北疆绽放
- 发布日期:2022-08-23 09:15
- 浏览次数:
在我盟边境管理区和边境线上,驻守着一支被称为“驼乡卫士”的队伍,他们担负着中蒙45公里边境线和2万余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的边防保卫任务,这支队伍就是阿右旗边境管理大队。
多年来,阿右旗边境管理大队始终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重要抓手,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充分发挥专群结合工作优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力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在边境地区筑起了一道各民族守望相助、协力戍边的“铜墙铁壁”,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的褒奖和赞扬。
在这条45公里的边境线上,随处可见警民联合巡逻的身影。多年来,阿右旗边境管理大队始终把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营造了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内外部环境。鼓励各族边民群众抵边生产,以集边境打击、防范、服务为一体的“居边护边堡垒户” 品牌工程为抓手,增点扩面、全面覆盖,2021年,堡垒户累计开展边境巡逻70余次,巡逻时长160余小时,巡逻里程3000余公里,搜集上报各类治安信息20余条,形成了警民“共管共守、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有效运用居边护边堡垒户巡逻管理系统APP,实现对堡垒户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等群防群治作用,形成了“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处处有防范”的边境群防网络。大队塔木素布拉格边境派出所居边护边堡垒户尼玛老人入围全国“最美奋斗者”候选人,中央电视台《24小时》《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专题报道其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2020年,尼玛同志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针对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加剧的实际,今年6月底,由30人组成的“漠北驼铃”护边队正式成立,在边境管理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配合开展边境巡逻、信息搜集等工作。“北疆楷模”尼玛老人的儿子哈达布和接过了母亲薪火相传的守边“接力棒”,成为护边队中的一员,陪着母亲继续守好这片热土。2020年,哈达布和和母亲用上了居边护边堡垒户巡逻管理系统APP,定期接收边境派出所推送的巡逻任务,一边放牧,一边查看边境地区情况,系统会自动将巡逻路线和信息回传到后台。“护边队是咱护边员自己的组织,我会牢记母亲守边的初心,继续站好岗、放好哨,为边境安全贡献力量。”哈达布和坚定地说。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该大队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类民生问题的总钥匙,坚持爱民惠民,助力脱贫攻坚,既守护边境稳定,又汇集各族群众民心。在阿拉腾敖包边境派出所新建“边”民服务大厅,开通“平安阿敖”微信公众号,同时开展上门办证、慰问宣传等特色服务,切实解决辖区地处偏远,远离盟、旗市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不便难题。主动参与驻地脱贫攻坚,组织志愿服务队定期前往阿右旗蓝天福利院、辖区孤寡老人家中,了解老人身体状况、饮食起居和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帮助解决一批实际困难。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近5万元,民警捐款10万余元,衣物400余件,捐赠扶贫设备5台,受理求助67次,救助群众52起81人,为群众找回走散牲畜300余只(峰),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余万元。开展“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52次,参与抗洪抢险2次,抢修道路10公里,修缮房屋70余间,义务劳动2100小时,剪驼羊毛5000公斤,有力改善了边疆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阿右旗边境管理大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区文明单位标兵、全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所属基层单位先后获评 “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盟、旗两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