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全旗动态

非凡十年·跨越丨阿右旗:十年奋进满目新

在阿右旗广袤的大漠戈壁上,昔日的荒漠秃岭,正铺展片片绿色,充满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右旗立足旗情,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谋篇布局、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加快富民强旗进程,统筹推进全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以一系列“阿右旗实践”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理念一变天地宽

阿右旗地处我盟西部,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巴丹吉林沙漠横贯全境。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特色产业仍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这是阿右旗的基本旗情。

“发展要实现新跨越,思想观念必须先上新台阶。”阿右旗历届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新要求,只有抓住转变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才能掌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阿右旗地大物博的自然禀赋、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立地条件,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右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旗委、政府基于对旗情的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立足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持续深化“阿右旗不是粮仓、不是牧场、不是矿山,而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认识,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全旗经济实现巨大跨越。十年来,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0.1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3%和10.1%,平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个同步、两个高于、三个翻番、四个提升”的目标基本实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构筑创新驱动、质效齐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右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三次产业结构由15.3:39.6:45.1演进为16.1:40.1:43.8。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种植面积压减1.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覆盖率达到85%。牧业合理适度发展,从过去粗放的“卖毛卖肉”转变为更高效益的“卖品牌卖绿色卖质量”。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雅布赖集中区污水处理、固废填埋、集中供汽等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启动实施博源年产860万吨天然碱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宇晨润、蓝科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全旗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特色产业遍地花

如何将地区的特色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无疑是阿右旗着眼全局和未来的正确抉择。过去令人生畏的沙漠戈壁,如今已成为阿右旗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点沙成金、变沙为宝正在成为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右旗人工种植梭梭林254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35万亩。全旗登记注册特色产业企业8家,成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11家,从事特色生态产业和三产的农牧民达3200多人,特色生态产业从业农牧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按照农业收缩、牧业适度的发展理念,阿右旗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产业、驼产业和旅游业,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共赢。

“这片梭梭林,可是我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既能治理沙害,又能增加收入,每年都会给我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走进阿右旗曼德拉苏木浩雅日呼都格嘎查牧民宝花种植的16万亩梭梭林内,登高远望,只见茂密的梭梭林随风摇曳,盎然绿色遮盖住了昔日肆虐蔓延的漫漫黄沙。

“我种梭梭林主要是为了改善嘎查恶劣的生态环境。”宝花说,2001年,她购买了几万株梭梭苗,和丈夫一起开始在嘎查周围的沙滩中种梭梭。就这样日复一日,从几亩到几万亩,再到几十万亩,让昔日的“风沙滩”终于变成了“新绿洲”。在宝花的带动下,如今嘎查梭梭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梭梭林中嫁接苁蓉8万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就让嘎查户均增收2至3万元。

在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同时,阿右旗围绕打造“全国骆驼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目标,立足实际,按照“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创新、农牧民参与”模式,制定出台了驼圈建设补贴、驼奶收购补助、骆驼保险补贴和农牧民创业贷款等一揽子骆驼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让一大批农牧民及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巴丹吉林镇巴音博日格嘎查牧民斯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骆驼产业养殖大户。每天17时起,斯琴和3名挤奶工就开始了挤奶工作。两个多小时后,挤出的驼奶就会被送到旗里的驼奶加工企业销售。“我们的驼奶主要卖给沙漠之神公司,留下一点放到自己的店里销售。骆驼奶易消化,特别适合孩子和老年人,所以散买驼奶的当地人比较多。现在驼奶销售供不应求,按1峰骆驼1天挤5斤奶算,60峰骆驼可挤300斤奶,1年收入近百万元。”斯琴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右旗通过企业支撑、科技驱动、政策扶持,建立起了“科研+企业+基地+农牧户”的驼产业发展新模式,鼓励扶持全旗近三分之一农牧民参与和发展骆驼产业。截至目前,阿右旗双峰驼存栏数量达6万余峰,全旗已建成骆驼产业科技园1家(入驻驼产业企业6家)、骆驼科研机构1家、骆驼养殖基地20个、驼奶中转站7个、标准化驼圈203座;注册成立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93家。据统计,目前阿右旗骆驼产业从业农牧民达3000余人,户年均收入保持在3万元以上,奶驼养殖成为拉动全旗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亮丽名片。

阿右旗境内有中国最美丽的巴丹吉林沙漠,有“中国美术世界的活化石”曼德拉山岩画和怪石王国“海森础鲁”等天赋风采的文化名片,为阿右旗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此为依托,阿右旗按照推进旅游业绿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壮美巴丹、中国驼乡、岩画之乡”三张名片享誉国内外,九棵树国家沙漠公园获批建设,越野e族英雄会顺利召开,驼奶康养、体验式旅游等新业态逐步成熟,打造高标准星级农家乐、牧家游23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30余人,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2012年至今,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995.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55亿元。获“中国十佳全域旅游示范区”殊荣。

“幸福民生”结硕果

走进阿右旗巴丹吉林镇蒙古族中学北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漫步小区内,只见一排排楼房整齐排列,健身休闲广场上,三五成群的居民悠闲地边锻炼身体边拉着家常,呈现出一派幸福和谐的景象。“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我感到特别幸福。”家住该小区的牧民额日登其其格说,“跟以前住的土坯房相比,不仅干净整洁、出行方便,冬天还有暖气,非常舒适。”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右旗始终坚持惠民富民宗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将70%的可用财力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采取一系列举措,在保障性住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构建起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就业、教育、安居、低保“六大民生保障体系”,描绘出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

初秋时节,走进阿右旗巴丹吉林镇沙漠植物园,沿着人行木栈道放眼望去,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在湖面周围,三五成群的居民,或闲坐聊天,或在文化广场上跳舞健身,呈现出一派安宁和谐的美好景象。“这里原来是一片盐碱地,寸草不生,特别荒凉。现在建得这么漂亮,已成为我们居民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最爱来的地方。”正在公园锻炼身体的居民王建军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右旗以改善城区人居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不断加大民生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面貌环境整治力度,按照“舒朗大气、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城镇的定位,先后建成和实施了沙漠植物园、巴丹吉林广场、城市绿道、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等一批公园和开放式大型公共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稳步提高。如今,巴丹吉林镇建成区园林绿化总面积近36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68.72平方米,道路绿地率达85%,林荫停车场推广率达57.1%,城镇防护绿地实施率达100%。

阿右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年均2.6%的民生支出增幅,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0亿元以上,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十年来,“水困”瓶颈实现历史性突破,“巴丹吉林新水源地引水工程”等一系列安全饮水项目落地建成,让全旗城乡居民彻底告别了喝苦碱水、高氟水、不安全水的历史。“行难”制约有力破解,京新高速(阿右旗段)、国道307线(巴彦诺日公—山丹段)、巴丹吉林镇至金昌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阿右旗高等级公路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转变。“四好农村路”等一批面向基层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所有嘎查村全部通柏油路、水泥路,全旗通车总里程达到2766公里。累计投资11.8亿元,完成了建旗以来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拆迁和改造工作,2335户城镇居民搬进新居。在全盟三旗率先实现热电联产的基础上,新建了调峰热源厂,全旗集中供热面积达到了125万平方米,把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高标准打造13个集中区,有力提升了农牧区群众公共服务水平,解决了农牧区住房、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阿右旗统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累计发放农牧民创业、住房和小额担保贷款6061万元,新增城镇就业50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企业退休(职)人员、项目区农牧民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月标准分别达到2810元、1710元和437元……一件件惠及于民的实事让广大城乡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感受到改善民生的炽热“温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