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152922011766714K/2020-00518 发布机构: 阿拉善右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20-08-27
公文时效:

阿拉善右旗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全面把握我旗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2016年至2017年全旗农牧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采取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措施,推动全旗农牧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推进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及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根据盟、旗产业政策,结合我旗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农牧业产业发展成果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旗农牧业和科学技术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逐年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农牧业经济稳定发展。“十二五”末,牧业年度牲畜存栏 26.1万头(只),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4.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5万吨,粮经比例调整为1:2。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在曼德拉、阿拉腾敖包等地初步形成300万亩野生锁阳基地、150万亩野生苁蓉基地、10万亩野生甘草基地,规模化人工接种肉苁蓉2万亩。

(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我旗依托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重点项目,在集中迁入区建成移民住宅、商服用房265套,标准化舍饲养殖棚圈678座,青贮窖553座,蔬菜温棚144座,建成饲草料基地2.71万亩,饲草料加工机械946台套先后启动实施了农村沼气、防灾基地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农牧区“五通、四化”工程水平明显提高。

(三)草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累计禁牧1665万亩草原畜牧业牲畜头数由上世纪的38万头只缩减到了2010年的14.1万头只。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宝贵的水资源,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整体得到遏制,局部恢复改善。草原植被覆盖度由禁牧前的5%-10%提高到了10%-15%,高度增加了10-15厘米。

(四)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加大推行农牧民养老、低保、医疗、教育救助等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全旗农牧民养老实现全覆盖,“十二五”末,全旗农牧民参加新农保人数达到759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牧民达4513人,享受养老金待遇的达到1776人,累计搬迁转移农牧民5700人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396元,比“十一五”末提高4226元,年均增长20%。

(五)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一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中央国家各项惠农惠牧资金,使党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十二五”期间,全旗累计发放退牧还草饲料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牧业良种补贴、牲畜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农牧业保险补贴1.8789亿元;累计争取游牧民定居工程、退牧还草工程、阶段性禁牧项目等工程资金1.75亿元,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六)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十二五”期间,全旗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累计达7万亩,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36项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85%。组织成立了农牧民学校,举办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00余期,累计培训农牧民5万人(次),发放各类科普技术宣传资料10万余份;重点加强了以雅布赖白绒山羊核心群繁育和阿拉善双峰驼保护为主的畜种资源保护工作。

(七)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加大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五年来,动物免疫密度均达到100%,继续保持了全旗境内长期无重大疫病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开展农牧业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累计完成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2万亩,实现无公害农畜产品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

(八)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科技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科技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且2011-2012年度第四次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称号。目前,我旗建立了内蒙古骆驼研究院1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盟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组织实施阿右旗第五批科技特派员计划。科技合作深入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所的合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日、送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校园)、流动科技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推广科学技术知识,全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科技意识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制约我旗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一是农牧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等生产设备设施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当前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需求。资源性缺水问题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压力仍然很大。二是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小,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缺乏龙头企业,加工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农牧民对现代农业发展认识不足,大产业格局形成较慢。三是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牧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农牧民素质较低科技文化培训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牧业资源利用率不高。五是转移转产任务艰巨,禁牧后续产业培育效益不明显,优势不突出转产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结构单一。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尤其是缺乏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是全社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有待建立健全。

三、“十农牧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政策机遇。国家连续出台1号文件,把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摆在首要位置。自治区对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为我旗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十三五”期间,中央、自治区将全面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极大调动了农牧民保护草原生态、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积极性,为我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注入了持久动力,是我旗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三化带动”优势。随着我旗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化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已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牧区的客观条件,有利于农牧区就业和转移农牧区人口。城乡一体的养老、低保、就医、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为更加有效的解决农牧民民生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社会环境优势。受惠农政策、农畜产品价格、生产经营水平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同时,我旗制定的退牧还草、公益林等生态项目优惠政策深入人心,为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四)立地条件优势。我旗地理气候环境独特,具有发展绿色、优质、无公害农畜产品的优越条件。同时,我旗发展沙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为加快结构性、促进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四、“十三五”时期农牧业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旗情实际,全面落实盟委“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和“牧业适度发展、牧区合理布局、牧民兴业护边”的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布局农牧区优势特色产业,坚持“绿色、精品、高端”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五大特色产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布局优化、农牧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牧区新格局。确保实现阿右旗“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即:“一个同步”,“两个高于”,“三个翻番”,“四个提升” 

(二)发展目标

围绕我旗“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定位,遵循做精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的原则2020年,全旗农牧业特色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0.8万亩,特色沙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63万亩,优势特色畜种存栏规模达到22万头(只),其中:初步形成1—2个资源比较优势大、产业链条延伸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性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扶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创建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盟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农牧业特色产业的产值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着力将阿右旗打造成为全国沙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骆驼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带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五、区域布局及主要任务

围绕全盟“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农牧业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全旗农牧业资源分布及发展方向,对应打造形成我旗五大优势特色农牧业产业结构

(一)有机农业。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7万着力推进“压粮、扩经、增草、种果、养畜”行动。到2020年,“粮、经、草、果”种植比重调整优化为4.7:4.8:0.4:0.1,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 1万亩,建设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为主的家庭农场100户。重点推广应用轮作倒茬、膜下滴灌、模式化栽培、农机联合作业、测土配方施肥、减控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料等生产技术,将全旗种植业平均亩产值提高到1700元以上,总产值达到7529.4万元

——粮食作物。抓住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机遇,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逐步将粮食种植面积压缩到1万亩。以巴彦高勒苏木陈家井、曼德拉苏木板滩井、阿拉腾朝格苏木陆家井、白芨芨为重点区域,建设高产玉米与葵花等作物轮作生产基地、有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优质牧草生产基地。扶持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

——经济作物。以巴彦高勒苏木陈家井、阿拉腾朝格苏木白芨芨、陆家井为重点,打造有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特色精品果菜、茴香、沙葱、中药材等有机生产。扶持发展设施农业,落实生产管理措施,建立农牧民经纪人队伍,实施无公害及有机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建立优质优价市场机制。

——优质饲草。以巴彦高勒苏木陈家井为重点区域,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扶持发展“种养加”循环农业模式,种植优质苜蓿0.9万亩、青贮玉米0.1万亩。形成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专业大户20户,有效解决地力下降和草食畜禽养殖饲草料资源不足的问题,基本建立饲草料生产供应和抗灾保畜体系,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二)高端畜牧业十三五末,全旗高端畜牧业实现“六有”目标,优势特色畜种存栏规模稳定在22万头(只),其中:白绒山羊15万只、双峰驼6.5万峰,畜牧业产业化总产值突破3亿元,占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双峰驼产业。以“骆驼产业科技园”开工建设为契机,加大骆驼产业培育力度,加快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着力打造集畜种改良、集约化养殖、科研示范、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驼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精深开发以驼肉、驼奶、驼绒为主的驼乳制品、驼肉精细分割制品、驼肉熟食加工制品、骆驼系列保健品、高端纺织品以及生物制药等系列产品,把 “沙漠之神”打造成全国驰名商标。

以塔木素布拉格苏木、阿拉腾敖包镇、阿拉腾朝格苏木、巴丹吉林镇为重点,划定建立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区,完善以保种场为中心、核心群为骨干、保种群为基础的三级扩繁体系,选育高产奶量性状的阿拉善双峰驼。引导和鼓励农牧民加快草牧场流转,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模,重点培育骆驼养殖家庭生态牧场,努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养驼户”的利益联接机制。整合项目资源,发挥拼盘优势,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将电动驼奶挤奶机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促进驼奶生产的规范高效,促进传统养驼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020年,阿拉善双峰驼种群数量稳控在6.5万峰,能繁母驼比重提高到40%,累计发展农牧民养驼专业合作社20个,培育骆驼养殖家庭生态牧场250户,其中达到家庭农牧场建设标准150户。每年驯化挤奶母驼1千峰、生产加工鲜驼奶3000吨、加工驼毛绒150吨、出栏成年骆驼0.5万峰,年产值突破2.5亿元,现代骆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白绒山羊产业。在雅布赖镇伊和呼都格、努日盖嘎查希尼呼都格、巴音笋布尔,巴彦高勒苏木乌兰塔塔拉、苏布日格、敖伦布拉格、沙布日台嘎查,阿拉腾朝格苏木那仁布拉格、查干德日斯嘎查,曼德拉苏木锡林布拉格、呼德呼都格、固日班呼都格、夏拉木嘎查,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塔拉、巴音套海嘎查划定建立阿拉善白绒山羊保护区,严禁导入外血杂交改良,保护国家珍贵的遗传种质资源。配合上级部门建设完善阿拉善白绒山羊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体系,在雅布赖镇建设“1396”型白绒山羊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在巴彦高勒苏木、阿拉腾朝格苏木,建设“1450”型白绒山羊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到2020年,建立白绒山羊专业合作社10个,以“1450”型羊绒纤维为最低标准,在合作社社员中组建饲养优质达标基础母羊200只以上的家庭生态牧场650户,其中达到家庭农牧场建设标准450户;组建饲养优质达标基础母羊800只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25户。全旗优质白绒山羊稳控在15万只,其中保护区内超级绒山羊养殖规模达到8-9万只;羊绒年产量稳定在45吨(高端细度羊绒22.5吨),加工有机山羊肉食品750吨,年产值突破1亿元,基本建成现代白绒山羊产业体系。重点在选育阿拉善“1396”超级白绒山羊新品种、多渠道建立白绒山羊产业发展基金、配合内蒙古蒙绒实业等企业联合打造阿拉善白绒山羊产业科技园、研发绒肉高端产品、构建利益联接机制实现优质优价市场秩序、推动阿拉善白绒山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六个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促进传统畜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把 阿拉善“1396”、“白中白”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高端羊绒品牌

——精优畜产品巴彦高勒、阿拉腾朝格、雅布赖等留牧区为重点。加大人工草地建设力度,扶持发展农区特色养殖产业,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重点在农畜产品精细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加工实现突破,推进肉绒等农畜产品向精深细、高端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扶持“孟根羊肉”、“锁阳猪”、“牧草鸡”、“苍天牧歌”等原产地特色产品和品牌,积极抢占高端消费市场份额。到2020年,累计发展以“满达·阿杜”肉羊为主的养殖户100户,其中达到养殖型家庭农牧场建设标准30户,肉羊养殖规模达到5万只

(三)特色沙产业。以打造全国沙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结合退牧还草工程和公益林项目扶持,带动企业、合作社和农牧民加强沙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建设沙产业示范户200户,促进农牧民转移转产增收。重点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沙产业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促进沙生植物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打造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农牧民个体经营到龙头企业带动、由资源简单转化到产业链条延伸、从小基地示范到大集团加盟的转变,逐步步入“生态增绿、资源增值、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轨道。2020年,累计建成规模化经营的人工苁蓉种植示范基地200万亩,锁阳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引进规模化沙产业生产企业2-3家,力争产值突破1亿元,使生态沙产业成为阳光产业、绿色产业、黄金产业。

——肉苁蓉产区。以阿拉腾敖包镇、塔木素苏木、曼德拉苏木、雅布赖镇、阿拉腾朝克苏木,为重点生态治理区域,到2020年,围封复壮天然梭梭林40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林50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35万亩,人工种植肉苁蓉采集量达到600吨以上。

——锁阳产区。以塔木素布拉格苏木、阿拉腾敖包镇、雅布赖镇、巴彦高勒苏木为重点生态治理区域,到2020年,保护复壮天然白刺林28万亩,接种锁阳10万亩,天然和人工种植锁阳采集量达到750吨以上。

(四)精品林果业。结合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精品林果业发展规模。以巴彦高勒苏木为重点区域,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牧民利用农耕地发展骏枣、沙漠有机葡萄、黑枸杞等林果经济,探索研发深加工产品。尝试引进推广红枸杞等中药材种植。扶持阿右旗北漠沙产业公司、巴丹吉林沙产业公司等经营主体,利用退耕地或盐碱地建设扩大人工黑果枸杞种植规模。到2020年,全旗种植黑果枸杞达到5000亩,种植枣树达到3000亩。

(五)休闲农牧业。“农田牧场变景区、农畜产品变旅游产品、农牧民变三产服务人员”为主攻方向,依托城镇、旅游景区(点)、旅游服务基地、旅游驿站、交通主干线节点,规划新增集休闲体验、产品展示、特色美食、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专业村2个、农牧家旅游点25个、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0家、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重点打造大漠人家和光明嘎查等旅游示范村,以巴丹吉林沙漠景区为核心,曼德拉山岩画景区、海森楚鲁怪石林景区、额日布盖峡谷景区为支撑,大力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发农牧区导游、餐饮住宿服务、汽车驾驶维修等服务产业,带动农牧民转产就业2400人,促进农牧民就近稳定就业。旅游部门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培训班不少于8期,培训人数100人。

“大漠人家”、“养驼人家”、“马背人家”为特色品牌,推进家庭旅游、农牧家游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个性化、特色化乡村旅游,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引导农牧民发展休闲度假、生态农牧业观光、大棚采摘、专享认购、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扶持企业和农牧民从事仿古地毯、沙画、骨雕、玉雕、苁蓉锁阳、农畜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到2020年,全旗农牧区旅游接待户达到50家,接待游客50万人(次),农牧区旅游收入达到5000万元。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阿拉善右旗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长:罗志伟        旗人民政府旗长

副组长:布          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员:宝力道        旗委农工部部长

        张永国        旗发改局局长

        王积万        旗国土资源局局长

        敖特根其木格  旗统计局局长

        哈斯楚鲁      旗农牧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乌力吉莫日根  旗林业局局长

        梁建民        旗水务局局长

        张福元        旗民政局局长

        关大勇        旗文化旅游局局长

        谢方仁        巴丹吉林镇党委书记

        李奎锦        雅布赖镇镇长

        布音敖其尔    阿拉腾敖包镇镇长

        阿拉腾巴格那  曼德拉苏木苏木达

        苏和巴特尔    阿拉腾朝格苏木苏木达      

        姚孝德        塔木素布拉格苏木苏木达

        张宝生        巴彦高勒苏木苏木达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研究部署、组织实施、督促指导、检查考核、验收兑现等工作。各苏木镇要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机构,落实推进力量,制定发展方案和配套政策。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形成上下全方位、多层次、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农科局,办公室主任由哈斯楚鲁担任,将把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分解,纳入旗政府与各苏木镇、旗直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中,每半年组织进行一次专题总结,通报工作进度,实行绩效问责。

(二)强化政策引导。结合阿拉善盟关于实施农业节水、农业水价水权改革试点、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批、引导土地草原经营权有序流转、开展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政策性保险、加快推进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奖励等6个配套政策的出台,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惠农惠牧政策,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扶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改善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牧业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持股投入”等扶持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增加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稳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积极支持农牧业经营主体以入股土地草原、生产资料和有形或无形资产抵押、质押贷款,解决生产经营融资难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强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的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提高农牧户对等协商能力,加快培育农牧区新兴经营主体,鼓励新型职业农牧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领办合作社、兴办家庭农牧场,探索建立新型合作社的管理体系,拓展农牧民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一是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摸底调研工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到2020年,扶持培育利益联结紧密的盟级示范合作社10—20家。二是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等形式调动基层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组织农牧民的能力,探索建立新型合作社管理体系,到2020年,培育发展1—3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是按照阿拉善盟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认定标准(试行),每年评选认定一批盟级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培育规范农牧民经纪人队伍,逐步实行经纪人资格认证备案和经营行为监督制度,增强经纪人的契约意识,完善同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三方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五是加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整合各类培训项目,筛选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产业基础的职业农牧民200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每年开展集中脱产培训或现场实训。每年筛选文化素质较高的优秀青年农牧民100人,开展农畜产品加工、运销等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带动其他农牧户发展。六是加强农村牧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涉农银行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银社合作”机制,做好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对获得盟级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牧场,要在信用评级、授信、用信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地农牧户贷款提供担保。

(四)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关键,苏木镇、旗直部门要下大力气培育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全旗每个农牧业特色产业都要选择1—2家具有领军能力的重点龙头企业,作为旗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的联系点进行培植。要培育扶持好使用“阿拉善”地理标志农畜产品品牌的领军企业,推进实施农牧业品牌带动战略,带动农牧民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为龙头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生产原料。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围绕“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价格保护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五种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及基地农牧民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分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允许农牧民以承包经营入股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以土地草原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合作形式,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者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该成为股东方,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牧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者入股合作社、合作组织,支持农牧民合作社入股或者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合作社深度融合,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激励机制,相关扶持政策要与利益联结机制挂钩。推动建立产业化经营诚信体系和龙头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鼓励、引导企业切实把基地作为自己的第一车间,带动农牧民组织起来加入到产业化经营链条,让利农牧民,反哺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新型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配套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加速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牧业适用技术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积极探索农林套种的新模式,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试验示范推广,提高种植效益;推广良种肉羊和综合配套饲养技术及其三元杂交改良技术,增加舍饲养殖规模;加强肉苁蓉、锁阳等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工作,培育和扶持一批农牧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加大农畜产品市场、运输、屠宰等环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设施农牧业发展,提高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

)开展示范创建活动。2016年起,鼓励各苏木镇开展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创建活动。按照“苏木镇申报、专家评审、旗级确定”的原则,每年根据各苏木镇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规模效益、科技水平、经营机制、产业链条、市场开拓、资金投入、农牧民收入等指标,进行综合考核、择优评选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区”1名,由旗委、政府命名授牌、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资金100万元,用于扶持下一年度当地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经济组织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右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