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历史规划
索引号: 11152922011766714K/2020-01137 发布机构: 阿拉善右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历史规划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20-09-28
公文时效:

阿拉善右旗特色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为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的“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决策,根据盟旗“两会”精神,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沙产业在拉动生态建设、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以沙产业为载体的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我旗特色沙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沙产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退牧还草、重点公益林等重点项目的深入实施,我旗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天然梭梭、白刺、霸王等林草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的同时,大力开展人工治理及人工植树造林,累计完成人工造林和封沙育林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提高3.27%、2.33%。目前全旗天然梭梭林、霸王、白刺,野生肉苁蓉、锁阳、甘草等资源分布面积达1282万亩,其中天然梭梭林分布面积365万亩,白刺分布面积837万亩,霸王分布面积68万亩,野生甘草资源分布面积12万亩,天然梭梭林籽种及肉苁蓉籽种采集基地1.5万亩。通过保护性采挖,可年产野生肉苁蓉(鲜)500吨,人工梭梭林肉苁蓉(鲜)50吨,野生锁阳2200吨,甘草200-300吨。成立沙产业专业合作社25家。其他沙生植物如麻黄、苦豆子、沙芥、沙葱、沙米、黄蒿籽等广泛分布,开展黑果枸杞示范推广2320亩,骏枣种植面积200亩。沙产业的深入推进,既显著改善了全旗的生态状况,又为今后持续健康发展沙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二五”末期统计数据

                       阿右旗沙产业资源数据统计表

基础数据

经营主体

天然梭梭林    (万亩)

人工梭梭林     (万亩)

人工接种肉苁蓉 (万亩)

野生锁阳   (万亩)

野生甘草   (万亩)

黑果枸杞   (亩)

骏枣 (亩)

沙葱 (亩)

专业合作社

365

112

19

905

12

2320

200

15

25

产量

鲜苁蓉      500吨/年


鲜苁蓉       50吨/年

2200吨/年






附表1 - 阿右旗沙产业资源分布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旗沙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投入不足、规模尚小、效益不高等问题还相当突出,部分群众对沙产业的认识尚处于启蒙阶段,感性认识较多,对沙产业的内涵、重大意义、基本思路、科学依据和开发前景了解不多、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沙产业的革命性,开发思路还停留在“重防沙、轻开发”上。二是我旗沙产业处在传统的、粗放的发展阶段,与建设知识密集型、高科技沙产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沙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尤其是在阿右旗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条件恶劣、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从事沙产业开发基础条件差,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弥补这些缺陷、创造适宜生物生存和生长的特殊环境,才能使短缺的资源在最佳条件下得到高效利用。而目前,内还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科技支撑体系和科技队伍。

三、面临的形式和机遇

一是阿右旗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开展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全旗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及独特多样物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既是推动沙区经济发展,增加沙区农牧民收入的需要,又是持续拉动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二是“十三五”时期,是我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沙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可利用土地日益减少,沙地作为一种潜在的土地资源己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同。

四、“十三五”沙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盟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特色化旗域经济发展道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以资源培育为基础,突出“特色”种植,以精深加工为途径,大力发展以肉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植物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遵循产业化规律,实现生态效益与群众经济利益相统一的目标。

阿拉善右旗“十三五”期间特色沙产业年度计划任务表

        项 目

 

 

 地区/年份

特色沙产业

围封复壮天然梭梭林 (万亩)

人工种植  梭梭   (万亩)

人工接种  肉苁蓉       (万亩)

保护复  壮天然   白刺林     (万亩)

人工接种  锁阳   (万亩)

阿拉善右旗

2016年

8

10

7

8

2

2017年

8

10

7

6

2

2018年

8

10

7

6

2

2019年

8

10

7

5

2

2020年

8

10

7

5

2

小  计

40

50

35

30

10

附表2 - 阿拉善右旗“十三五”期间特色沙产业年度计划任务表

(二) 发展目标

围绕我旗“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即:“一通道”、“一屏障”、“四基地”,到2020年通过三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即:200万亩天然梭梭林肉苁蓉培育生产基地、200万亩人工梭梭林种植和肉苁蓉生产基地、200万亩的锁阳保护性采挖基地)着力打造全国沙产业示范基地。

五、总体布局及重点任务

(一)沙产业布局安排

根据我旗沙生植物资源的自然分布,在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在不同地区确定沙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沙产业布局。

    肉苁蓉产区。主要布局在塔木素苏木、曼德拉苏木、阿朝苏木和巴丹吉林镇、雅布赖镇等地区,重点建设以曼德拉苏木板滩井地区、巴丹吉林镇以西与以北的人工梭梭林、塔木素天然梭梭林为中心的三大人工肉苁蓉接种示范基地。

    锁阳产区。主要布局在塔木素苏木、阿朝苏木、雅布赖镇、巴丹吉林镇和阿腾敖包镇。

甘草产区。主要布局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雅布赖镇南深井及曼德拉苏木夏拉木等地区。

黑果枸杞产区。主要布局在雅布赖镇巴音笋布尔、阿拉腾敖包镇新世纪农场及巴彦高勒苏木陈家井等地区,重点建设以新世纪农场、巴彦高勒嘎查为主的人工黑果枸杞种植示范基地

沙地葡萄产区。主要布局在巴彦高勒苏木陈家井,曼德拉苏木板滩井等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沙葱产区,主要布局在巴彦高勒苏木陈家井及阿拉腾朝格苏木白芨芨、陆家井,曼德拉苏木板滩井地区示范推广。

骏枣产区。主要布局在巴彦高勒苏木陈家井。

(二)重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旗主要通过“五基地二培育”工作实现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建成天然梭梭林肉苁蓉培育生产基地。坚持“生态为本”的发展理念,生态保护建设摆在工作的首位,立足旗情实际,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采取“面”上保护与“点”上建设并举的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保护建设长效机制。以塔木素苏木天然梭梭林为依托,在全面实行禁牧和大力推广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对天然梭梭林进行围封复壮,计划每年新增围封复壮面积8万亩,共计40万亩,力争到2020年,达到200万亩天然梭梭林肉苁蓉培育生产基地建设目标。加大生态监测力度,制定符合我旗实际的采挖制度和采挖操作技术规范,实行限时、限量采挖、划区轮采和退化禁采补植制度,杜绝滥采滥挖等行为的发生,通过人为保护、制度保障等措施,提高野生梭梭自然落种和修复的能力,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2、建成人工梭梭林肉苁蓉生产基地。以阿拉腾敖包镇、塔木素苏木、曼德拉苏木、雅布赖镇、阿拉腾朝克苏木为重点区域,结合退牧还草工程和公益林项目,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在个人承包草场内从事梭梭种植及肉苁蓉接种,计划每年造林面积10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7万亩,到2020年达到200万亩人工梭梭林种植和肉苁蓉生产基地的建设目标构建起一道绿色生态保护屏障,遏制巴丹吉林沙漠南移扩张扶持有一定经济基础、经营能力、致富愿望的农牧民发展以沙产业为主的家庭农牧场,兼顾特色民旅文化旅游,计划每年扶持、培育30户,促进农牧民转移转产增收。实现生态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3、建成白刺林锁阳生产基地。以塔木素苏木、雅布赖镇、巴彦高勒苏木为重点区域,对天然白刺资源进行围封复壮,每年开展人工锁阳接种2万亩,到2020年,保护复壮天然白刺林30万亩,人工接种锁阳10万亩,通过保护性自然恢复建成200万亩的锁阳保护性采挖基地。

4、建成沙地甘草生产基地。在天然甘草产区建成8万亩的天然甘草生产基地,在曼德拉苏木腾格里沙漠西缘湿地每年开展人工种植甘草2000亩,到2020年形成10万亩甘草生产种植规模。

5、建成有机果蔬生产示范基地。把项目建设作为传统农业向沙产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按照“争取国家投资、鼓励个体注资”等办法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发展沙生药材、葡萄、沙葱和有机蔬菜等高效节水作物,加快黑果枸杞、骏枣等沙生作物种植推广。“十三五”期间,示范推广种植黑果枸杞1万亩,在雅布赖治沙站建设黑果枸杞良种种植基地1个每年开展骏枣种植600亩,到2020年形成3000亩骏枣种植规模按照压粮、扩经、增草、种果”的工作新思路,加强现有耕地的整合与流转,将全旗耕地总面积控制在4.5万亩左右。以陈家井、陆家井、白芨芨、板滩井等水土资源较好的农区为重点,发展特色精品果菜、茴香、沙葱、中药材等有机生产引进、推广高科技节水技术、智能化控水技术和光能转化技术,加强日光温棚、机井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开展以沙葱、黑果枸杞、葡萄、骏枣为主的高标准有机果蔬示范基地建设每年开展大田人工沙葱种植50亩,日光温室沙葱种植(反季节)10座,到2020年形成250亩人工沙葱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沙地葡萄及日光温室葡萄种植(反季节)规模,深入打造“圣容珍珠”品牌,到2020年形成2000亩沙漠葡萄种植规模保护性开发蒙古扁桃、沙蓬、沙芥等沙生植物资源,开展人工实验种植。

6、加快沙生产品研发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进科技人才,加强沙产业学科研究,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合作,协调建立特色沙草产业发展研究机构,提升研究档次,开发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推动建立沙产业科技孵化器,开展沙生植物品种选育、沙地节水灌溉技术以及苁蓉、锁阳等高端产品、新食品的研发,提高沙生产品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以苁蓉、锁阳、甘草、黑果枸杞等为主的中蒙药材及系列保健品、饮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快成果转化步伐推广苁蓉、锁阳、甘草等传统沙生植物人工种植技术,学习、引进黑果枸杞、骏枣、沙地葡萄等新兴沙生植物人工栽培技术。积极推动阿拉善右旗苁蓉、锁阳、甘草、黑果枸杞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设,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以质取胜,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支持等措施,鼓励技术条件成熟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苁蓉茶、苁蓉保健酒、苁蓉锁阳片剂、甘草浸膏等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

7、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引进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引进、兴建一批龙头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链,实现由被动发展向主动开发的转变。要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盯住国内及周边省份沙产业知名企业、大集团,走出去推广我旗沙产业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请进来实地考察进行论证培育扶持沙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通过合作组织密切沙产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牧民的关系,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及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市场导向,龙头带动,技术集成,利益驱动,行政服务,群众参与的整体合力。推广“企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苁蓉、锁阳、黑果枸杞、沙葱等沙生植物产业化水平,“变沙为金”,打造全国沙产业示范基地。“十三五”期间,至少争创1-2个盟级乃至自治区级名优产品。继续深入实施农牧民创业贴息贷款政策,扶持引导农牧民规模化经营的同时,逐步拉动以家庭农牧场为主的休闲旅游业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特色沙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成立“阿拉善右旗发展特色沙产业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旗长任组长,发改、财政、农科、林业、水务、扶贫等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特色沙产业规划的制定和资金、任务的落实,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强化管理。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强化特色沙产业发展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及时解决好从业牧户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特色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重点项目拉动特色沙产业的发展。发展与改革局以及各涉农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进一步加大生态项目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集中资金投入,扶持重点企业,完善沙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拉动特色沙产业的发展。

(三)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生态建设,积极参与特色沙产业的发展。加强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和支持生态建设,积极参与特色沙产业的发展。强化各项社会化服务,为特色沙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严格执法,确保生态建设成果和特色沙产业的永续发展。各涉农部门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退牧还草项目区和公益林区全面禁牧,保护好生态建设成果。同时,强化生态监测工作,制定符合实际的采挖制度和采挖操作技术规范,实行限时、限量采挖、划区轮采和退化禁采补植制度,杜绝滥采滥挖、破坏沙生植物及寄主植物的行为发生;严禁任何形式的采种行为,以提高沙生植物自然落种和自然修复的能力,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五)进一步强化特色沙产业科研工作和科技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肉苁蓉、锁阳、甘草、沙葱、沙芥等特色沙产业人工种植技术的研究。扶持龙头企业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提升加工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积极开展人工种植肉苁蓉、锁阳、甘草等适用技术推广工作,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大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使沙产业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发展轨道上来。

(六)切实加强围封禁牧工作,进一步加大天然沙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通过围封禁牧实现沙生资源的自然复壮更新,提高利用率,加强项目区沙生中药材寄主植物的补播补造,为其创造长期而稳定的适生条件,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合理进行开发与利用,以期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促进沙产业的良性发展。

)积极利用和改造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沙葱沙芥等食用沙生植物的种植,应启用现有温棚等设施,以节约投入资金。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水利改造和网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政策扶持,优化特色沙草产业发展环境。依托退牧还草、公益林等国家重点生态项目的实施,将符合条件的重点建设基地进行围栏封育,加大重点区域基础设施投入和沙草产业基地建设,增强产业吸引力。参照《盟行署关于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沙草产业发展鼓励扶持政策,加大对沙产业链“产销研”各个环节的扶持,加大沙草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力度,特别对具有自主品牌知名品牌产品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在沙产业开发资金上放宽贷款条件予以支持。要逐步形成“谁造谁有、谁开发、谁受益”的机制,鼓励和支持有经济实力的集体、个体开展治沙造林,开发沙产业。对于有示范性的沙产业建设项目,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按投资规模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安排时给予倾斜和照顾。健全完善合作组织运行机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将业务向沙产业基地建设和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拓展。

(九)坚持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国家生态公益林区、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腾格里沙漠北缘等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积极把特色沙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按照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坚持非均衡发展,推动沙产业向生产条件好的区域集中,建设无公害、绿色、节水、优质的沙产业采取配套补贴和奖励的办法,进一步完善人工造林优惠政策,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模式,实现生态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右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