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诚信建设 > 司法诚信

“望闻问切”四诊法 提升社矫精准化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教育帮扶,有针对性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有效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阿右旗司法局积极探索“望闻问切”四诊法,提升社区矫正精准度。

“望”

通过首次报到、入矫宣告,观察其言行举止、心理状况和法治观念,充分了解其家庭生活、就业状况、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开展实地走访,与社区矫正对象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掌握矫正对象思想动态、日常行为表现、家庭邻里关系,进一步掌握其身份意识和悔罪意识,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矫正措施打好基础。

“闻”

在平时采用电话抽查、实地查访等监管措施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核查、视频点验等手段对社区矫正对象实现精准化核查,实时掌握矫正对象动态,加强风险研判,实行动态化管理。深入开展外围排查走访,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单位或所在社区(嘎查)走访排查,全面了解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真实情况,积极引导矫正小组成员参与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问”

将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电话、当面汇报和排查走访相结合,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各方面情况。充分发挥公益活动和学习管理作用,积极开展身份意识、警示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强化悔罪意识和遵规守法意识,引导其对社区矫正的服从配合,杜绝再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发挥心理辅导作用,对部分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个性化心理疏导,将心理矫正贯穿于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全过程。

“切”

开展常态化排查,定期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全覆盖、无盲区、无遗漏”的拉网式排查,对摸排出的重点风险人员,制定针对性矫正措施。同时,强化分析研判、定期考核结果应用,对社区矫正对象犯罪成因、家庭环境、日常表现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确定监督管理工作重点方向,实施分类管理和个别矫治。根据矫正对象不同犯罪类别、不同管理等级以及不同矫正阶段等情况,动态调整矫正措施,做到精准发力,因人施教,确保矫正教育效果,促进社区矫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编辑:
信息来源:旗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