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魅力阿右旗 > 苏木镇介绍

沧桑巨变——阿拉腾敖包镇五十载峥嵘岁月

阿拉腾敖包镇于2006年3月由原阿拉腾敖包苏木和塔木素格布拉格镇合并建成,2012年1月20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划出7个嘎查设置塔木素布拉格苏木。现辖6个嘎查、1个社区、2个二级单位。全镇面积4238平方公里,总人口4881511人,由蒙、汉、回3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9%。境内矿藏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萤石、铜、铁、镍、锰、硅石、盐硝等10余种类。农作物种植面积4126亩,主要种植葵花籽瓜青贮玉米和黑果枸杞等经济作物。

一、走进阿拉腾敖包

建旗以来,这片土地上的草原儿女们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号召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听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以前所未有的进取精神,不断创造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社会进步、边疆稳固的新奇迹,在阿右旗东北边陲的广袤戈壁矗立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丰碑。

阿拉腾敖包镇之所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于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心系第一要务,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找准优势资源与市场潜力的对接点,形成了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切实成就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迅猛挺进。六十年代阿拉腾敖包镇还处于以传统畜牧业为主导的时代,农牧民增收主要依赖增加牲畜数量来实现。特别是受到交通、信息和市场条件的制约,相对富集的萤石、盐硝和诸多贵重金属等资源无法变成经济优势,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进入“十五”以后,阿拉腾敖包镇党委、政府锐意进取,着力从产业转型入手,提出并实施以“开发、利用、整合、转换”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汇聚优势资源和各方力量集中开发、利用盐硝、重金属,资源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由此,阿拉腾敖包这片历经戈壁风雨洗礼的神奇土地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随后,这一战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尤其是明确把推进“转移发展”、三项产业(新型工矿业、特色产业、第三产业)建设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体现出阿拉腾敖包镇决策层对发展思路的新拓展、对发展机遇的新审视、对发展重点的新界定和对发展举措的新抉择。作为对转移发展战略的补充和完善,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发展战略应运而生。源于实践的科学思路集中凝聚和反映了全镇上下的智慧,有力助推了阿拉腾敖包镇的百业兴旺。

二、回顾发展基础

阿拉腾敖包系蒙古语,阿拉腾:金,敖包:照子。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尽享“金照子”的美誉……但在从农牧业向工业化进程转变的过程中,阿拉腾敖包人曾为没有出路而徘徊不前。

如何走出困局?阿拉腾敖包唱响了一曲“生态立镇、工业强镇、项目兴镇、和谐稳镇”铿锵有力的富民之歌。50年间,阿拉腾敖包在困局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奋进,正由畜牧大镇向生态文明,工矿业劲旅强镇蜕变。经济转型不仅使阿拉腾敖包经济迅猛发展走向前沿,也为这里的百姓描绘出一幅富民增收的和谐画卷。  

“十五”以来,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旗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监督下,阿拉腾敖包镇党委、人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盟、旗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镇、和谐辛福主题,团结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求发展、围绕富民抓发展、狠抓项目促发展,使全镇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五”末,全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45万元,是“十五”末的1.31倍,年均增长31%。财政收入预计达到2822万元,是“十五”末的3倍,年均增长31%;农牧民人均纯收预计达到16544元,是“十五”末的2,年均增长8%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我镇萤石、硅石、铁、锰、花岗岩等资源富集的镇情决定了我们走资源开发、利用、整合、转换的发展路子正是发挥比较优势的着力点所在。“十五”期间,我镇对萤石、硅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和优越的风能资源相继进行开发、整合,工业经济对地方的贡献率继续提升,已逐步替代畜牧业经济,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命脉。内蒙古洁源风电一期工程成功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共新建1.5兆瓦风机33台,总装机容量49.5兆瓦。完成中蒙化工阿拉腾敖包萤石选矿厂石材工业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内蒙古港龙有限责任公司、乐丰矿产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已入驻园区,其中港龙已开始生产运作。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在草场补偿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张家房至山丹一级公路牧民草场补偿等前期协调工作进展顺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部完成,林地确权面积265万亩,6个嘎查共发放林权证274本。认真落实退牧还草、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完成查干努如文冠果专业合作社500亩文冠果种植以及巴音套海嘎查2000亩梭梭种植;扶持农牧民试种30亩黑果枸杞,围封1000亩锁阳种子采摘区完成10座砖木结构驼圈修建任务。塔木素骆驼实业专业合作社取得QS安全质量认证阿拉腾驼奶合作社正常运作。“十二五”期间,全镇驼产业、舍饲养殖、沙草产业等合作社增加到12个,农牧民创业实体逐步走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五”以来,党委、政府紧抓国家和自治区强农惠牧政策的有利机遇,把加强农牧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来抓,依靠项目带动,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投资110万元,完成了镇区居民水网改造工程。投资12.6万元,实施了移民搬迁区污水排泄工程。建成额肯苏海5公里防洪坝实施分质供水工程解决了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拉设阿拉腾敖包镇区至额肯苏海农业点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降低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成本。完成阿拉腾敖包供电营业所达四星级标准工程塔木素公路至洁源风电场办公和生活区混凝土公路工程竣工通车。完成世纪移民区11.5公里混凝土道路工程投资80万元完成镇区绿化、亮化、硬化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70万元,完成了嘎查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先后投资70万元维修镇办公大楼、接待室及职工餐厅并更新了办公设施。投资16万元新建镇小会议室。卫拉特蒙古族特色村寨改造项目及奇石广场工程卫拉特蒙古族特色村寨沿街商铺装饰工程投资20.5万元完成20户弱势群体危房改造工程建成固日班图拉嘎嘎查移动通信基站。投资15万元新建了镇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收集点。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自然与人文环境不断改善。依托独特的林木资源,面对草畜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退化沙化,牧民增收缓慢的现实情况,阿右旗旗委、政府将阿拉腾敖包镇整体纳入退牧还草项目和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实施范围,为全镇生态治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两大生态项目实施过程中,阿拉腾敖包镇坚持大面积保护与小范围建设并举,以保护为主,以建设为辅,围绕“生态立镇”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与转移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争取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形成“生态文明人人讲、生态伦理人人懂、生态道德人人守、生态环境人人建”的良好社会风尚,从而逐步实现了牲畜头数下降、牧民人均纯收入和草原植被覆盖度提升的“一降两提升”局面。全镇累计完成禁牧草场2032.8万亩,草原畜牧业牲畜头数由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前的13.3万头(只)下降至现在的2.9万头(只)。

——民计民生显著改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认真落实旗委、政府解民忧、惠民生政策,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居有其所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全镇共有462户1269人享受政策待遇;1316人纳入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范围,参合率达100%。“十二五”以来,为牧区36户边防一线户、无电户和困难户安装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先后完成101户危房改造任务。为农牧民协调办理创业贴息、扶贫、住房、三户联保等各类贷款共计1879.5万元。为农牧民群众累积发放城乡低保金高龄补贴大学生补助救灾慰问资金共计274332.63万元为嘎查、社区领导发放通讯补贴每人每年1000元。草原奖补资金及生产资料补贴全部按时发放到位。先后争取到公益性岗位2个。为96户牧民免费发放家庭小药箱,使广大牧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医疗卫生服务。两个嘎查“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已全面启动,有序推进发放老年人手机251部,广播电视“户户通”基本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成了卫生院标准化业务用房。嘎查(社区)卫生室得到加强,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农牧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政策2014年,全镇人口出生率为3.02‰,自然增长率为-3.6‰。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奋进中的阿拉腾敖包》摄影大赛。开展“传承长调民歌 保护艺术瑰宝”牧民歌唱比赛,成立了长调民歌传承基地。积极协助和参与了盟行署主办、旗政府承办的首届阿拉善万峰骆驼文化节,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文化生活,同时为农牧民增收搭建了平台。成立全盟首支驼球队并新建了集训场地积极开展每年一度的驼球、驼背射箭、赛驼等驼文化活动,扩大了骆驼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加大了人民调解工作力度,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平安镇”建设,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力支持国防建设,创建“爱民固边”模范镇、嘎查活动有声有色,“双拥”工作和军地共建成果显著安全生产、统一战线、人武边防、外宣和妇女儿童、民政、民族宗教、蒙古语言文字、档案管理、文化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成果。

三、党建工作迈台阶

近几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将基层党建工作摆在全镇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提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抓手,与全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验收、同落实、同考核。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督促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分析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督促检查和征求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明确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细化领导班子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班子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结合分工,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对所属嘎查帮扶慰问深入实施好“五个一”帮扶、民警任村官等工作法,推广“党员中心户+协会”工作模式不断深化“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抓好嘎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继续开展“双扩双创”和“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创建活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五三二”工作法,透明重大事项进程,积极推广和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456”工作法,畅通服务渠道,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不足,切实推进党内民主。以嘎查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调动大学生村官、管护员等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在全镇上下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阿拉腾敖包镇党委。政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各族人民,精诚团结,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为创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阿拉腾敖包镇而更加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