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魅力阿右旗 > 人文历史

民族

    阿右旗是一个蒙、汉、回、藏、壮、土、满、达斡尔、鄂温克、彝等13个民族聚集的少数民族旗县,总人口2.2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旗人口的三分之一。


一、蒙古族


    阿拉善右旗蒙古族来源主要有三部分:阿拉善和硕特、喀尔喀部、内蒙古东部蒙古族。


    阿拉善和硕特部  阿拉善和硕特出于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后,故为台吉贵族,姓博尔济吉特氏,与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拉特八部是一个系统。和硕特部为哈布图哈萨尔七世孙阿克萨噶勒太的次子乌鲁克特木尔之后。乌鲁克特木尔七传至顾实青桑。阿拉善旗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便从顾实青桑开始。顾实青桑的儿子鄂博格,鄂博格的儿子博贝密尔咱统一瓦喇蒙古四部始称“卫拉特汗”(即可汗王)。他们居住在博勒塔剌(今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木图(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沙拉伯勒、伊犁等地。博贝密尔咱的儿子哈尼诺彦洪果尔有子5人。其第四子名巴尔斯图鲁拜虎,即历史上有名的顾实汗。


    顾实汗之兄拜巴噶斯初无子,养育顾实汗第四子巴廷阿布该阿玉什为子。后自生二子,长子鄂齐尔图,号车臣汗,继父位为额鲁特汗;次子名阿巴赖诺颜。巴廷阿布该阿玉什有子16人,其二子和罗理,号巴图额尔克济家,继承父位为酋长。与鄂齐尔图所率部众同住一地。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被准噶尔部长噶尔丹袭杀,其所遗部众统属于和罗理。和罗理难与噶尔丹抗争,即率其弟兄12人、家族及部众数千户沿疆域东走,经康熙皇帝准许,迁徙到贺兰山西北部阿拉善草原上。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和罗理奏请归顺,清廷上谕嘉奖,并划贺兰山以西北地方为其牧地。自此和罗理及弟兄尔根、额尔克、都喇勒、哈什哈、陀音、土谢图罗布藏、博弟、多尔吉扎布、诺尔布扎木素、鄂木布等12人与部众称”阿拉善和硕特部”。迁居阿拉善的有两部的4批5支额鲁特人,构成了西套阿拉善额鲁特蒙古的来源。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和罗理上书清廷求给牧地。清廷封给宁夏、甘肃边外地界,作为其牧地。因在河套以西,也叫西套额特。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正式建立阿拉善和硕特旗。


    喀尔喀部  民国十年(1921年)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分两批移居阿拉善旗境内。主要原因是受外蒙古大革命的影响,部分贵族与上层喇嘛害怕革命,迫胁其部众迁居。主要分布在今额日布盖、阿拉腾朝格、努日盖等苏木境内。


    东北蒙古族  指原籍在内蒙古东部的蒙古族,因工作调动、毕业分配、婚姻嫁娶、投靠亲友等原因定居旗内。


二、汉族

    汉族在阿拉善右旗各民族中占大多数。1961年前,甘肃邻县的部分劳动人民由于生活所迫,逃荒、帮工、采煤、经商等原因定居于本旗境内,其中大部分为甘肃民勤县人。建旗后,定居旗内的汉族主要是工作调动、毕业分配、婚姻嫁娶、投亲靠友等原因,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客籍繁多。

编辑: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