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 发布日期:2024-09-25 15:33
- 浏览次数:
今阿拉善右旗,古为禹贡雍之域,春秋时属秦,秦始皇时置北地郡,汉时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所据,唐属河西节度使,宋景德中入于西夏,元隶甘肃行中书省,明永乐初为西部反剌地区,清康熙时和硕特部迁之。清王朝将阿拉善和硕特部按内蒙古49旗之例,编为阿拉善和硕特旗,阿拉善旗由此始建,驻定远营(今巴彦浩特)。清代直属理藩院,中华民国时属蒙藏委员会管辖。
1949年9月,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和硕特旗人民政府成立,归宁夏省管辖。1954年4月改名为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同年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合并于甘肃省,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1955年,改称甘肃省巴彦浩特蒙族自治州。1956年4月,巴彦淖尔盟成立,下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60年8月,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筹建阿拉善右旗,由巴彦淖尔盟、阿拉善旗双重领导。1961年4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0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撤销阿拉善旗的决定》。同年5月25日,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撤消,建立阿拉善右旗,驻呼和达布苏(今雅布赖盐场旧址)。
1965年9月,旗址迁至额肯呼都格。1969年7月,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1979年7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4月,阿拉善盟成立,阿拉善右旗归阿拉善盟管辖至今。
阿拉善和硕特为何又称阿拉善额鲁特?
阿拉善和硕特部即阿拉善额鲁特部。《清史稿》记载:“阿拉善额鲁特部,至京师五千里,东鄂尔多斯、西额济纳、南宁夏、凉州、甘州、北逾瀚海接赛音诺颜、扎萨克图盟。袤延七百余里,即贺兰山地驻牧蒙古,系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与和硕特同族。和硕特为四额鲁特之一,故称额鲁特部。”到16世纪,拥有4万之众的额鲁特蒙古逐渐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大部落。“额鲁特”即“卫拉特”,史籍中又称“厄鲁特”、“瓦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