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巴丹吉林镇党委:“小板凳”让开门教育“有滋有味”
- 发布日期:2025-07-23 22:55
- 浏览次数: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坚持开门教育、为民办实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小板凳”叩开民情之门,用“问题清单”疏通民生堵点,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听民声、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生动实践。
在巴丹吉林镇团结社区,工作人员召集管辖区域的居民围坐一圈,以拉家常的方式,从群众“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小事中掌握真问题,收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矛盾问题,并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改进工作的“金钥匙”,真正让群众成为学习教育的参与者,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不断提升学习教育的质效。
巴丹吉林镇团结社区居民 杨玉珍说:“社区把我们召集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特别高兴,心里热乎乎的。”
为更好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巴丹吉林镇党委靶向发力,以群众“点题”党员干部“答题”的方式,形成“群众点题—干部领题—联动解题”的工作闭环,由领导干部逐一认领问题解决问题,并落实动态管理的问题销号和反馈机制,及时依托“小板凳”平台对群众予以回应。目前已整改完成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等问题28个,切切实实将问题清单转变为群众的幸福清单。
巴丹吉林镇团结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陈晓燕说:“收集居民的问题时,总想着不能漏掉一句。每条建议都记在心上,琢磨着怎么落实。下水道通了、路灯亮了,看到大家点头笑,就觉得值得。居民的事无小事,能让社区更暖一点,再累也值得。”
巴丹吉林镇党委用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来检验学习教育效果,以“一镇街一实事”为抓手,通过嘎查集体自筹和多方筹集等方式筹集资金50余万元,新打机井1眼,完成3.3公里管道挖掘与铺设,解决额肯呼都格嘎查绿化灌溉缺水难题,有效提升嘎查整体风貌,为民宿旅游发展和骆驼产业基地建设注入新动能,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巴丹吉林镇党委书记 徐军说:“下一步,巴丹吉林镇将坚持把‘开门教育’作为党群同心合力的关键举措,用好用活‘小板凳’平台,把群众难题‘议一议’,让民心民情‘聚一聚’,切实把群众关注的‘身边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在‘有呼、有应、更有为’中交出民生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