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一周年 | 沙海鎏金一岁荣:巴丹吉林的湖泊秘境风光正好
- 发布日期:2025-07-23 23:00
- 浏览次数:
开栏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如明亮的火炬,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是阿拉善右旗的荣耀,更是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重大成果。
值此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展现世界遗产保护在其指引下取得的卓越成就与积极探索,我们特别推出系列报道《沙海鎏金一岁荣》。在这里,我们将带您走进巴丹吉林沙漠,看沙漠深处的生态守护行动,听当地民众参与保护的积极实践,寻旅人镜头下光影交织的磅礴之美。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一幅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引领下,阿拉善右旗乃至全国齐心协力守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壮美画卷。今天播出第一期《沙海鎏金一岁荣:巴丹吉林的湖泊秘境风光正好》。
一年前,“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以独特的地貌惊艳世界,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沙山沙漠的形成和保护沙漠丘间湖泊奠定了基础。如今,这片金色沙海在时光流转中愈发璀璨,从鎏金沙脊的光影流转到碧湖波光的灵动闪烁,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着生态与发展共生的新故事。
地处阿拉善高原的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92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流动沙漠,这里拥有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最密集的沙漠湖泊和最广阔的鸣沙区域。清晨,海拔 1611.009 米的必鲁图峰率先承接第一缕阳光,沙丘曲线如巨人脊梁般在晨光中舒展,勾勒出世界最高固定沙山的雄姿。沙漠深处有几十户牧民世代居住,申遗成功后,他们便成了自然遗产的守护者。
巴丹吉林镇巴音博日格嘎查牧民 乌仁朝勒孟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遇上游客我会给他们讲沙漠的故事,告诉他们不能乱丢垃圾,不能伤害野生动物,我们当地牧民都是这么做的,确保沙漠湖泊永远都这么干净。”
巴丹吉林沙漠目前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其中淡水湖12个,色彩斑斓的丘间湖泊如同散落的宝石。这两天,“红海子”达格图湖迎来最佳观赏季节,它正以独有的红色波光惊艳世人。湖中密集的卤虫种群与矿物质共同作用,为湖面染上从浅粉到深红的渐变色彩,为沙漠注入勃勃生机。
福建厦门游客 刘剑聪说:“‘红海子’有些时候是红色,有些时候是粉色,有些时候又是淡红色,在中国或者在世界上都是相当了不得的。巴丹吉林还存在很多不一样的海子,我们看到过蓝色的,也有看到过琥珀色的,巴丹吉林沙漠太丰富了,要一来再来。”
沿着规划好的生态旅游线路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越野车驶过沙脊,两侧金色沙丘上的波纹清晰可见,那是风沙雕琢出的细密纹路,在阳光下明暗交错。沙生植物的根系深扎在地下,起到了固定流沙的作用。监测显示,过去一年巴丹吉林沙漠核心区的湖泊水位整体保持稳定。
巴丹吉林沙漠导游 布和阿木尔说: “我爷爷年轻时就说,巴丹吉林的沙是活的,水是灵的,我们带游客看海子,行车路线都是在沙地上,蓝天白云、金色沙漠、碧绿的芦苇,还有牧驼人,这景色谁看了都赞不绝口。”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古庙“五绝”是巴丹吉林沙漠惊艳世界的名片,也是阿拉善右旗生态保护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巴丹吉林沙漠 —— 沙山湖泊群”这一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礼物,保护好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在惊叹沙山湖泊神奇景观的同时,更要明白对这片沙漠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用心守护。只有每一位游客都带着敬畏之心来到这里,才能持续书写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精彩篇章。
广西桂林游客 朱彬说:“我们广西桂林山清水秀,跟这边沙漠的风光是完全不一样的。真的太震撼了,网上的图片和视频不足以表现它的美,我看到的景色太美了。欢迎更多的人来巴丹吉林,去看一下我们这么美丽的祖国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