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全旗动态

阿拉善右旗成功举办丝路珍源—特殊纳米抗体联合开发与应用国际研讨会

为推动特殊纳米抗体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创新应用,8 月 14 日,由中国—蒙古生物高分子应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内蒙古中哈骆驼研究院主办的“丝路珍源—特殊纳米抗体(双峰驼/软骨鱼/羊驼)联合开发与应用国际研讨会”在阿拉善右旗召开。会议邀请来自比利时的顶尖高校专家及国内多所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及相关企业,阿拉善盟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成功启动丝路单域抗体产业创新联盟仪式,并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联盟建立跨国技术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单域抗体技术在各大领域的创新突破,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吉日木图说:“我们人体里面大体上有2万个蛋白,2万个抗体,我们想办法把这2万抗体,都做成骆驼纳米抗体。将来我们对传染病还有肿瘤,药物的采血,都做个基础,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库(纳米抗体库)。此次会议是很有意义的,也是骆驼产业从食品转到医学应用方面的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会议。”

会议主旨演讲环节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吉日木图、广州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刘月星、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药学生物化学实验室教授 Yann Sterckx、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剑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王延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温玉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毕允晨、南开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胡耀中依次进行了主旨报告。

本次国际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阿拉善右旗骆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生物医药合作倡议,通过深度整合双峰驼 VHH 抗体、鲨鱼 VNAR 抗体等特色生物资源,开创性地将传统骆驼养殖业延伸至生物医药前沿领域,推动骆驼 VHH 抗体在重大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应用转化,实现驼种资源增值,还通过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和 AI 抗体设计平台,促进本地驼种资源与国际纳米抗体技术优势互补,推动骆驼产业从传统养殖迈向生物医药,为边疆地区特色资源的高值化开发提供示范样板。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 刘剑峰说:“我觉得这次会议,主要是骆驼产业的发展会议。我们主要是强调除了传统的驼肉、驼奶和驼制品之外的话,其实骆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可以产生那种单链的抗体,和羊驼一样。那么这种抗体,它在未来的制药,还有生物诊断试剂,以及很多行业里都有非常的应用前景。所以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国际的这种会议,包括学校的各位专家的到来和与吉教授的未来的合作,会对本地骆驼产业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编辑:
信息来源:阿右旗融媒体中心